欢迎访问!
烛龙栖寒门,光耀犹旦开。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,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。 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 幽州思妇十二月,停歌罢笑双蛾摧。 倚门望行人,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。 别时提剑救边去,遗此虎文金鞞靫。 中有一又白羽箭,蜘蛛结网生尘埃。 箭空在,人今战死不复回。 不忍见此物,焚之已成灰
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,开元初,他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包融并称“吴中四士”。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,《全唐诗》中仅存二首,而这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,它号称以“孤篇横绝全唐”,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。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 标题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乐府《清商
元和圣德诗 韩愈 唐 皇帝即阼,物无违拒。曰旸而旸,曰雨而雨。维是元年, 有盗在夏。欲覆其州,以踵近武。皇帝曰嘻,岂不在我。 负鄙为艰,纵则不可。出师征之,其众十旅。军其城下, 告以福祸。腹败枝披,不敢保聚。掷首陴外,降幡夜竖。 疆外之险,莫过蜀土。韦皋去镇,刘辟守后。血人于牙, 不肯吐
递啸取遥风,微微近秋朔。--孟郊 金柔气尚低,火老候愈浊。--韩愈 熙熙炎光流,竦竦高云擢。--韩愈 闪红惊蚴虬,凝赤耸山岳。目林恐焚烧,耳井忆瀺灂。 --孟郊 仰惧失交泰,非时结冰雹。化邓渴且多,奔河诚已悫。 --孟郊 暍道者谁子,叩商者何乐。洗矣得滂沱,感然鸣鸑鷟。 --孟郊
卒行无好步,事忙不草书。 能事不促迫,快手多麤疏。 加看荷苇槲叶扇,崔家仲叔三人俱。 扫除事物费岁月,收定神气忘形躯。 恍然有得夺天巧,衰颜生态能相如。 市师信手无赢余,一日画出东封图。 眼前百口怪神速,背後千指争邪{外厂内歈}。 君家画苑倾东都,锦囊玉轴行盈车。 补完破碎收亡逋,欲
独在异乡为异客, 每逢佳节倍思亲。 遥知兄弟登高处, 遍插茱萸少一人。 [注释] 1.九月九日: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。 2.忆:想念。 3.山东: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。 4.异乡:他乡、外乡。 5.为异客:作他乡的客人。 6.逢:遇。 7.倍:格外。 8.登高:古有重阳节登
《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是唐代诗人岑参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,是写边地战争的诗。作者极力颂扬了封常清率师西征,“报主静边尘”的巨大勋绩,认为他的战功胜过了古人,应该彪炳青史,流芳百世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,轮台城北旄头落。 羽书昨夜过渠黎,单于已在金山西。 戍楼
查票 老教授搭乘火车旅行,列车长前来查票时,他竟找不到票,老教授急得满头大汗,列车长说:找不到就算了,再补张票好了。 老教授:这怎么可以,找不到那张票,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! 碑文的奥秘 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数学家刁藩都,人们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纪的人,其年龄和生平史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
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 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 注释 1.九月九日: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。 2.忆:想念。 3.山东: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。 4.异乡:他乡、外乡。 5.为异客:作他乡的客人。 6.逢:遇。 7.倍:格外。 8.登高:古有重阳节登高的
张好好诗 杜牧 唐 君为豫章姝,十三才有余。翠茁凤生尾,丹叶莲含跗。 高阁倚天半,章江联碧虚。此地试君唱,特使华筵铺。 主人顾四座,始讶来踟蹰。吴娃起引赞,低徊映长裾。 双鬟可高下,才过青罗襦。盼盼乍垂袖,一声雏凤呼。 繁弦迸关纽,塞管裂圆芦。众音不能逐,袅袅穿云衢。 主人再三叹,谓言天
题乌江亭 杜牧 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 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 【注释】: ①乌江亭: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载:项羽兵败,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,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,乃自刎于江边。 ②不期:难以预料。 ③包羞忍耻:意谓大丈夫能
移舟泊烟渚, 日暮客愁新。 野旷天低树, 江清月近人。 [作者简介] 孟浩然(689--740)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,存诗260多首,多为五言律诗。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,象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、《夜归鹿门歌》、《江山思归》等,将襄阳的山水、烟树、新月、小舟描绘得平
哥哥心里像灌了蜜,眉角含笑,连那四方的紫脸膛上隐隐约约的麻瘢也泛着红光。 哥哥心惊肉跳,无处躲藏,脸上一会儿白,一会儿红,一会儿紫,好像一条变色龙。 看到那个大风筝又飞起来了,哥哥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,全身每一根汗毛都活跃得跳了起来。 哥哥羞愧地红着脸,眼皮也不敢抬,仿佛一个没准备好功课的
为有云屏无限娇,凤城寒尽怕春宵。 无端嫁得金龟婿,辜负香衾事早朝。 注解 1、云屏:以云母饰制的屏风。 2、凤城:京城。 3、衾:被子。 韵译 云母屏风后,锁着无限娇媚的人儿;京城寒冬已尽,我还害怕春宵难捱。 呵,为什么我嫁个佩戴金龟的夫婿?辜负了锦衾香帐,为早朝将侬撇开。 评析
展一席 雾渺层云 裁一身 潇湘烟雨 同做我 乌裙迤逦 落笔时 藏锋眉宇 无根树 墨色清浅 也蜿蜒 缀入我衣衫 雾中仙 隐隐娉婷相见 捧于手 一叶青莲 余情未了饱蘸 画入江上云山 眼
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唐· 元稹 ①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。始尧舜时,君臣以赓歌相和,是后,诗人继作,历夏、殷、周千馀年,仲尼缉合选练,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,其馀无闻焉。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,然犹去风雅日近,尚相比拟。秦、汉已还,采诗之官既废,天下妖谣民讴、歌颂讽赋、曲度嬉戏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 【注释】 ⑴承天寺: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。 ⑵元丰六年:公元1083年。元丰,宋神宗赵顼年号
原文 嘉佑中,进士奏名讫未御试,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,不知言之所起,人亦莫知俊民为何人。及御试,王荆公时为知制诰,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人为详定官。旧制:御试举人,设初考官,先定等地,复弥之,以送复考官,再定等第,乃付详定官,发初考官所定等,以对复考之等,如同即已,不同,则详其程文,当从初考,或从复
梦入江南烟水路,行尽江南,不与离人遇。睡里消魂无说处,觉来惆怅消魂误。 欲尽此情书尺素,浮雁沉鱼,终了无凭据。却倚缓弦歌别绪,断肠移破秦筝柱。 译文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,走遍了江南大地,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。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,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。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
原文 车辚辚,马萧萧。行人弓箭各在腰。 耶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 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 道旁过者问行人,行人但云点行频。 或从十五北防河,便至四十西营田。 去时里正与裹头,归来头白还戍边。 边庭流血成海水,武皇开边意未已。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,千村万落生荆杞。
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,欲试无路空峥嵘。酒为旗鼓笔刀槊,势从天落银河倾。 端溪石池浓作墨,烛光相射飞纵横。须臾收卷复把酒,如见万里烟尘清。 丈夫身在要有立,逆虏运尽行当平。何时夜出五原塞,不闻人语闻鞭声。 【译文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,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,空怀豪情。
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。此词用“点”“染”结合的手法,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。全词以首句的“春愁”为核心,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,突出了春愁的内涵:一是倦游思归的愁,一是春光易逝的愁。 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秋娘渡与泰娘桥
《水调歌头》 作者:宋朝 苏轼 注释 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 【水调歌头】:词牌名